作者:江林月嬌 來源:愛網
退化性關節炎好發部位依序為手關節、膝關節、髖關節;手部以遠端指關節為最常見;此類患者女性居多。
常見臨床症狀包括晨間關節僵硬、上下樓梯困難、關節痛,時而關節變形、關節活動時有聲響等。
成因
關節曾受過嚴重損傷者。
缺乏運動或過度運動。
肥胖過重者,關節承受較大壓力。
經常採取蹲姿或彎腰工作者。
女性於更年期後,骨質疏鬆導致骨頭耐力差。
症狀
疼痛是主要症狀,嚴重程度不一;關節活動愈久或近黃昏時,疼痛加劇。
氣候轉陰、氣壓驟降、關節壓力增加、軟骨調節功能不足時便腫脹、發炎和疼痛。
關節活動後半小時,關節輕度僵硬。
關節壓痛、運動時關節裂開,甚至卡住感。
關節喀響聲(crepitatus)、僵硬或變形。
急性發炎時,可能出現關節浮腫。
治療
炎症明顯時,應讓關節休息、減輕承受的壓力,一般皆配合以非類固醇止痛劑控制症狀。
除藥物外,適當的物理治療可避免症狀惡化。
嚴重則須以關節鏡拿出碎骨,將關節面修補平整、減少摩擦。
若關節功能完全喪失,就只得裝置人工關節。
預防
保持理想體重,以減輕髖、膝部的負擔。
適當的休息: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,活動後應適度休息。
適宜的運動:做柔軟伸展運動、游泳等不承重的運動,保持正常肌力。
避免蹲踞、彎腰的動作,減少關節的磨損與負擔。
老年人行路時可用拐杖輔助器,以減輕關節的壓力。
若症狀加劇,必須暫停運動,並儘早告訴醫師或治療師。